嘉绒藏族传统饮食文化烧馍馍

扁秋


嘉绒藏区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盖了印的烧馍馍就是嘉绒藏族饮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饮食文化之一。烧馍馍嘉绒藏语叫“德目亚”。顾名思义,加盖在烧馍馍正中的图案印就叫做烧馍馍印,嘉绒藏语叫“日角”。烧馍馍,嘉绒藏语叫“得木亚”,将印纹印在烧馍馍正中的图案的印章,嘉绒藏民亲切地称它为“烧馍馍印章”, 嘉绒藏语叫“日角”,它所代表的含义与其它印章有所不同,它代表的是“吉祥”和“祝福”之意。

烧馍馍饮食文化起源于何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但在民间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传说从前有一农户,男主人经常上山打猎,一去数月不归。有一天早晨他与往常一样在山洞里烧火,并在陶罐里烧面团(饺团)。忽然听见对面山上有野兽叫,他急忙把面团埋进火灰中就去打猎。返回后他自言自语:“我虽然有肉吃了,但面团可能烧焦不能吃了”。他刨开火灰一看,面团不仅没有烧焦,反而香喷喷的,状似圆形,他高兴之下,惊奇地叫着:“德目亚、德目亚”(似眼珠之意)。从此“德目亚”这个名字在嘉绒地区流传至今。

嘉绒烧馍馍种类有麦面、荞面、玉米面等,但主要以麦面为主。馍馍捏制好后,在烙锅或烙片上烙一下,然后埋入滚烫的火灰中,数分钟翻一次,当用手拍打馍馍时,有“噗噗”的响声,说明烧熟了。这时可趁热,把馍馍正面硬皮用刀旋下,里面放上酥油和佐料。酥油当即融化,浸入馍心,这种馍馍叫“达布巴”或“波罗布”,味道很香又营养。烧馍馍作为嘉绒藏族独特的传统饮食,不仅自食享用,而且成为社会公务、招待贵客、各种节庆等活动亮相于公众场合的主食,格外受到关注。它的圆边纹路、平面处理技巧、烙制技艺、烧制时间及温度掌握等制作工艺都非常讲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馍馍印相继产生,它们印在馍馍的正中,预示着对不同节庆、对不同场合、对不同客人的饮食礼遇和祝福之意。它既是一种独特食物,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

烧馍馍图案印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即本教传人嘉绒时期,佛教传入嘉绒时期和清代后期三个阶段。随着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馍馍印图案也经历了由最原始、最简单图案逐步向高级和复杂图案发展的过程。从搜集的资料看,馍馍印的图案种类繁多,但大体可分为三个类型:一类是最原始图形,叫“三指印”。它将人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并在一起加盖在馍馍的正中,嘉绒藏语称作“根角生”即释意为“三宝印”。二类是人们将藏传佛教图案中寓意深刻、图案精美的图形符号刻画在木质和石质上,制成了各种不同馍馍图案印。这类印把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祝福与嘉绒藏族的饮食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长寿印,它象征着健康与长寿;福寿印,它象征着人们热爱光明,万事如意的美好憧憬;三鱼印,它象征着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火焰宝(火焰三宝和火焰六宝),它象征着佛教三宝与日月同辉;雍中印,它象征着生命永恒,生生不息;海螺印,它象征着达摩宏音,回荡不息;法轮印,它象征事业的发展象车轮一样,永不停息。三类是清代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将富有生活情趣,思想哲理性强的各种不同花卉与几何装饰图案也融入到馍馍印。这类印即彰显了图印的多样化,又丰富了图印的文化内涵。加盖馍馍印时,还有一定的规矩,必须根据不同的节庆,不同事务场合,不同客人身份,要选择喻意相应的图印以表达最美好的希望和祝福。在众多的图印中,有一种巨型图印,这是土司和寺庙举行大型节庆或宗教法会的专用图印。在食用烧馍馍时,有一种规矩,要把加盖在烧馍馍上的图印部分用手扣下来,分成若干,口念颂词,抛向空中,以表示最美好的祝福。

烧馍馍印丰富多彩,蕴含着许多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加盖在烧馍馍上,就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