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建筑 马尔康地区的民居大多由片石垒砌而成,称为碉房或寨房。房屋四方墙体由片石层层叠压,并用黄泥沟缝,内直外收呈梯形,房屋有二至七层不等,四角上翘,墙棱十分锐利。除有吊厕的墙面外,各墙面都开有窗口,房屋整体方正高耸。墙面上用石灰绘有天地、日月、星辰和图腾等图案。房屋底层为畜圈,第二层以上为人居用房,设有厨房、客厅、寝室等,最顶层向阳面为经堂,各层用独木梯连接。这样的楼层居住形式,体现了嘉绒藏族“神”、“人”、“畜”三界的思想。其建筑多在背风向阳、土质坚实的高地上,依山势择险而居,以几家或几十家为村落,俗称“寨子”。嘉绒民居的独特风格,与周边秀美壮丽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给人以古朴、神奇、粗犷之美感。在嘉绒民居建筑中,尤以沙尔宗的“邛笼”建筑、草登代基村的青石板房屋以及西索民居引人注目。
    沙尔宗民居  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形似碉楼,层高四至七层不等,一般高达十五米左右。正立面呈“冒”字形,其上部略似“笼子”,《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曾记载有“垒石为室,高者十余丈,为邛笼”的建筑。沙尔宗民居又以克莎民居最具代表。该民居位于沙尔宗乡丛恩村,坐西向东,石木结构,七层平顶,通高22米,底部东西长8.2米,南北长10.75米,第一层为畜圈,第二层为厨房,第三层以上为寝室、保管室,第七层前留一平台,后部为经堂,第五、六层东南墙上挑出木结构附台,附台围栏由滕条编织,作晾晒农作物、牧草之用,各层间用独木齿形梯连通。该建筑已列为阿坝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哈休村民居                                                                                                  丛恩村民居


代基民居 位于马尔康县草登乡,与著名的草登寺庙相邻。其民居房顶全是由就地取材、大小相近的青石板铺设而成,重重叠叠,蔚为壮观。每日清晨,青石板上的层层水雾与袅袅炊烟相融升腾,犹如人间仙境般飘渺逍遥。该村另一大特点是,全村老少酷爱卫生,妇女采用跪式抹地,将屋内家具、地板以及柜架上的各类器皿收拾得一尘不染。  

                                                             

                                                                                                                草登乡代基村民居

西索民居   位于卓克基镇西索村,东距城区约8公里,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卓克基土司官寨隔河相望。西索民居在土司时期被称为卓克基街,居住此地的人多为卓克基土司的科巴(差人)和境内的商人、民间手工艺者。西索民居独具嘉绒藏族建筑特色,保留了嘉绒先民“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所有民居墙体均用片石砌成,用黄泥粘合,采用内直外收的砌法。砌出的石墙立面整齐,棱角锐利,上窄下宽,整个墙体处于抗压状态,成为建筑的承重主体。加之内部木结构横梁的互相支撑拉合,整个建筑下大上小,重心向内,稳定性强。砌到最高处,让房屋四角顺势形成角锋,最高处的石墙边缘加厚,避免墙表的平面化,增强立体感。窗户均外小内大,窗框上装饰有嘉绒特色很浓的雕刻、绘画。房顶一分为二,前半部分为平顶,三面砌成矮墙;后半部分形成斜山式,覆盖石板或红瓦。远处鸟瞰,寨子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规模宏大,犹如一座壁垒森严的古堡。寨子内横来直往、穿叉交错的青石板小道酷似藏族八宝图案中的“吉祥结”,(状似“中华结”)。这些线条分明、棱角突出的石头建筑,与蓝天白云、高山流水、田园森林等自然环境浑然天成。红色的瓦片、飘动的经幡、奇特的符号、诵经的声响更给寨子增添了几分神秘。  

                                         

                                                                                                                    卓克基西索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