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最美康养胜地


 去年,马尔康县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7.6亿元;今年一至四月份期间,该县接待游客19.12万人,收入14839.79万元,远超去年同期水平。

 马尔康县已经实现连续三年旅游总产值增收20%以上。这是一组喜人的数据。今年,马尔康县按照“打造四川生态经济增长极”和“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要求,立足高原明珠城市的载体,锁定以建设避暑、休闲、阳光、度假目的地为内容的“康养”旅游发展目标,为全县旅游发展再添新思路。

 时值初夏,马尔康阳光明媚,气候宜人,来马尔康避暑休闲的人也络绎不绝。人们不禁要问,马尔康相对于九寨、黄龙等知名景区,旅游景点相对分散且知名度较低,在这种情况下,马尔康如何让游客流连忘返呢?

 ——观独特美景,让你“养”眼

 自然生态资源独显特色。特殊的区位、宜人的气候和优良的生态,造就了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马尔康县自然资源分为植物景观、高山峡谷、高原草甸、温泉湖泊。境内,有梭磨河大峡谷、白湾大峡谷、脚木足大峡谷、龙尔甲大峡谷、茶堡河大峡谷,峡谷内层峦叠嶂,植被茂密,水流清澈,奇花异草遍地,珍稀动物成群,飞瀑流泉常年不断,构成了一幅山、水、城融为一体的美丽画卷。

 嘉绒文化资源底蕴浓厚。神奇的土地、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民族,孕育了绚丽多彩的嘉绒文化(土司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嘉绒服饰、藏戏歌舞、碉楼建筑、民间工艺、民族饮食都独显浓厚的文化底蕴。这里藏传佛教六大教派齐全;这里是无可争议的锅庄之乡;这里是演绎《尘埃落定》传奇之地。县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各类文物点156处。2014年,卓克基嘉绒藏族文化旅游区已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授牌。

 长征文化资源历史悠久。红军长征在马尔康撒下了长征革命种子,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都在此生活和战斗过,并建立苏维埃政权,在境内组建了群众和游击队等革命武装,留下了红军树、红军坪、卓克基会议遗址、松岗战壕、卓木碉会议遗址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卓克基会议遗址已被国家列为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吸天然氧吧,让你“洗”肺

 今年以来,省环保厅按新标准对全省21个市(州)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并统一按6项指标综合指数进行了排名,马尔康领跑四川,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

 成绩的取得,是近年来马尔康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发展理念的持续努力换来的。

 进马尔康县松岗镇,以前浓烟滚滚的阳光硅业有限公司已销声匿迹,村民敏兰告诉笔者:“硅场灰尘大、烟也大,以前只要硅厂生产,到处都是灰蒙蒙的。”

 从去年开始,马尔康县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从根本上解决污染大、污染严重等问题。如今,随着阳光硅业公司的关停,公司周边已是清新的空气,上空则是蓝天白云。

“以前提炼工业硅矿,厂房附近的树木、房屋都因扬尘过大,披上了厚厚的一层白色粉尘。”汇源硅业有限公司陈登旭介绍道,按照企业污染治理工作要求,去年,公司投入近2000万元对设施设备技改提升,不仅抑制了污染源头,且生产加工每吨节约电耗1600千瓦时,产值显著增加。

“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把日常工作抓实、把‘细胞’工作抓牢,才能从机制上解决问题。”县林业环保局张玉萍介绍道。去年,马尔康县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加大污染源控制力度、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大环境监察力度、加大环保宣传力度以及环保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认真组织实施企业污染治理、污染物减排、城乡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等工作,环保建设得到质的飞跃。据相关部门统计,去年,马尔康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EI值)69.7,全州排第二位;组织管理评价(EM值)97.6,全州排第一位。

 作为长江中上游天然生态屏障,马尔康县更加注重“造血生血”功能。去年以来,先后完成昌列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项目人工造林1314.4亩、封山育林2798.8亩的补植补造、嶂恰岭生态保护治理植被恢复项目人工造林4666.3亩、封山育林880亩补植补造以及退耕还林地苗木补植日本落叶松12万余株……到2014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2.36%,林草综合覆盖率达95.32%。生态环境建设逐年提升,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数据等考核指数全州排名均名列前茅。生态保护,为“康城”换来了天蓝、地绿、水净、城乡美的环境。

 ——赏民俗风情,让你“动”情

 每天傍晚马尔康县城的广场上都能看到一大群人随着音乐节拍整齐地跳着锅庄,不时还有很多来马尔康旅游的游客加入到锅庄队伍中,“从来没有参见过这么多人的舞蹈,而且这种舞跳起来很有意思”。一个动作看上去不太协调的舞者告诉笔者,原来他就是外地来马尔康旅游的游客。

这里是安多草原文化和康巴文化板块的交汇之地,是嘉绒藏族主要聚居区,具有浓郁厚重的嘉绒藏族文化积淀。嘉绒藏族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俗话说:“西藏的踢踏、巴塘的弦子、四土的锅庄”。嘉绒锅庄被誉为“中国圈舞的活化石”,享有“嘉绒锅庄艺术之乡”的美誉。曾经传遍大江南北的阿坝锅庄中最经典的锅庄歌舞就来源于马尔康。2004年,马尔康举办的第一届“万人锅庄节”曾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此后于2007年、2011年分别举办了第二、三届嘉绒锅庄节,且每两年举行一次嘉绒锅庄节盛大活动。

“西索民居目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四川省民俗文化村’”笔者向小艳介绍道。泽朗斯满是卓克基镇西索民居旅游接待户,她的家与土司官寨“隔河相望”,经过改造后,她家的房子嘉绒藏族风格更加浓厚。泽朗斯满告诉笔者:“无论是重庆还是成都来的游客,都喜欢这里的嘉绒文化,还和我们一起跳锅庄咧!”

 ——享优质服务,让你“放”心

 随着游人的递增,位于卓克基土司官寨旁的“四土·嘉绒民俗村”藏家乐开张了。老板指着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藏式帐篷小屋,胸有成竹地说道:“比起前几年,来马尔康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我要把服务质量跟上,生意肯定会很好。”

 近两年来像这样的藏家乐及旅游接待户在马尔康已是“遍地开花”,据统计,藏家乐及接待户在全县已达50多家。位于毛木初的“樊家菜农家乐”已开张近一年,从李老板洋溢的笑脸上,不难看出这一年来农家乐给他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效益。“农家乐总投资大概是60多万元,现在我的成本已基本收回,由于我们提供了食宿一条龙的服务,食材基本上都是本地的绿色食品,所以吸引了不少的游客,这些游客有我们马尔康本地的也有来自成都等地的”。

 在马尔康除了像这样的农村旅游接待户及农家乐外还有较大的正规宾馆20余家,能接待游客5000余人;2013年,建成的“嘉绒美食街”也是一条专门提供餐饮的餐饮文化街,在这里汇聚了以中餐、藏餐、火锅等为主的30余家餐馆,游客可以在这里尽享嘉绒特色美食,也可品尝汉藏结合的特色佳肴。

 目前,马尔康县已在加快松岗至卓克基、城区至昌列山、大郎足沟至大藏寺等景区道路建设,构建以城区为中心的1小时旅游圈;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力争2020年乡村旅游接待户增至100户;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完善旅游业态中落脚一产联动三产,建成最强的商贸物流集散地……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马尔康旅游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肖燕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