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网站首页
嘉绒印象
文化动态
民风民俗
嘉绒锅庄
嘉绒唐卡
文化遗产
长征驿站
土司文化
嘉绒文化研究
旅游揽胜
文学艺术
红色记忆
长征路线
重要会议
红军长征遗址
马尔康三杰
红军长征纪念馆
红色文化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长征驿站>
红色记忆
2016-10-17
原四土苏维埃政权成员和知情老年人忆长征——女苏维埃委员的回忆
我今年65岁,是苏维埃政权成员的幸存者。红军第一次来松岗的时候是1935年4月份。这欠来得不多,由于反动势力的阻挠,红军又退至卓克基,我们当时躲在大坝口山上,传闻红军已经走了,我们陆续回了家。约过一个月红军大部队就从卓克基方向转来,全村人四处逃散,我和松岗的洪香香被红军捉住,红军见我俩都是青年弱女,格外关心爱护,耐心向我宣传革命道理,指出妇女解放的道路,我们看见红军中还有不和女兵,他们同男人一样行军作战,能说会思,他们的英姿至今历历在目。
2016-10-17
原四土苏维埃政权成员和知情老年人忆长征——罗日•三郎的回忆
罗日三郎系党坝公社果尔维大队人,生于1918年,是红军长征过党坝时期的“革命军”战士,下面是他对这段历史的回忆。 当我还是个四、五岁的孩子时,反动土司、地主就开始向百姓宣传,“汉人快要到了,他们是要吃人的,谁不跑,谁就要被掉”等,他们还恶狠狠地警告百姓,“谁敢跟汉人跑,我们就要挖他的眼睛,剥他的皮,就要斩草除根”等。当时的百姓惶恐不安。
2016-10-17
原四土苏维埃政权成员和知情老年人忆长征——巴格寨•巴太的回忆
我今年七十三岁,红军长征过党坝时,果尔维是他们的根据地,因为果尔维地处高山,地势险要,红军容易守,反动派难于攻上来,红军先后在果尔维住了一年零三个月,建立了各种组织, 1935年底,我在果尔维参加了革命军,随后就派往在小金一带配合红军搞宣传,当时我还是个小小的负责人,年轻力壮,工作是很起劲的,红军首长也很喜欢我,约在6、7月份,跟随红军到了卓克基,当时我是决心参加红军的,因为我深知,如果不参加红军,就要遭地主的毒害。
2016-10-17
原四土苏维埃政权成员和知情老年人忆长征——克尔德•昌王的回忆
果尔维大阿在1934年前还是一个藏、汉、羌杂居的大村子,系阳山,阴山两个寨子,有八十多户,由于地主、土司头的欺骗和威逼,红军第一次到果尔维前,全村人都进入深山老林,高山岩洞内,后经红军及首批投奔红军的本地人宣传,村民陆续返回家园。当时我才十六岁,参加了青年部,是苏维埃领导下的一个组织。三个月后,叫我担任了青年部长,红军主要集中在阳山一带,因人太多,吃粮很困难。三、四月份,就把青梨摘下推成粉充饥,红军在此住了一年零三个月,建立了各种组织,打击了反动势力,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据我所知,党坝参加红军的有天宝、沙拉(木亚古古)、高福贵、高大姐、高二姐、下拉尔甲美多等人,除天保、沙拉(木亚古古)外其它几人杳无音信,或许他们早已殉国,也许他们中的人尚健在,正在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而奋臂挥汗吧!
2016-10-17
原四土苏维埃政权成员和知情老年人忆长征——科书彭措的回忆
红军是1935年6月5日抵达党坝的,1936年8月离开党坝,停留在党坝地区的时间是一年零三个月。 1935年6月6日,地主反动武装及地主胁逼下的人开始打红军。战场主要是在尕南、石果坝一带。仗打得十分激烈,持续达六个月之久,到1935年底,在红军的宣传下,广大群众响应红军的号召,返回家园,红军在各村均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红军首长住在现在中心学校处。
2016-10-17
原四土苏维埃政权成员和知情老年人忆长征——一个糌粑盒
远在民国二十四年,红军长征过草地时途经我家。当时男女老少全逃光了。家里只有一个六十多岁的喇嘛。因他年老体弱,行走不便,故未能随众离去,虽然这样,亦受畏惧情绪的驱使,他决意要到距加两公里地的斯密寨子上去躲一下。当他拄着拐杖艰难走在小路上的时候,对面走来一个红军战士,亲切招呼他,向他问长问短,并热情扶着喇嘛回到寨子上。这位虔诚的喇嘛,这才如梦初醒,醒悟到人们的逃避和畏惧是多余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